那些年
靜觀年青人這個月來的種種,我這個中年人不禁羞愧,我仍是年青人時正在做什麼?
中學生時,我只營營役役兼職外快,只為脫離老媽的喃嘸緊箍咒。
高中畢業,我只顧做一個快樂輕鬆的小文職,要不是聯招放榜有捷報,被經理、老豆趕去讀書,我估今日就是被現實壓垮的中女。
初為大學新鮮人,我仍是天真的屋村妹,時時兼職賺學費,沒有理會社會時事。
直至一次七一大遊行,令我的公民意識抬頭,然後自願參與student research team,在票站外站足整天替人做問卷,又監察票站點票經過結果兼報數,見盡光怪陸離的現象後,才每屆選舉都盡責投票,不再只狹窄看政客的民生政績,而是留意黨派間的關係意向與政府政策施政等。
但我都未至於參與社運⋯⋯
中學教育、大學生活—住宿舍上莊AGM兼職等只讓我學盡社會基本求生技能,卻從來無人教我怎樣為社會為未來奮鬥爭取什麼。再看那些年多次典禮取得的諸多獎狀,我不禁失笑自己連驕傲的本錢也沒有,豈不也是「高分低能」的一個。
今日的年青人未必是學行兼優,卻自覺走出來,做盡我不敢做的事,其心志是高尚的,故我們成人當接納欣賞而非教訓苛責。
說真的,我們又憑什麼可以教訓他們呢?
作老師的常有職業病,除愛咬文嚼字和故作有學問,還有一項致命傷—驕傲自大。我承認自己都有這些老毛病,但對著這些年青人,我是自慚形穢的。尤其收到舊生關心我,又跟我報平安的訊息,真的⋯⋯「才下眉頭卻上心頭」我只想到這句⋯⋯